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超常举措承压而上、逆势而进、难中求成,锚定“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奋力进入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加快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以满怀激情的工作热忱和躬身入局的务实担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新气象,在全年发展目标的接续实现中迈出了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经济运行持稳向好,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4.3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4亿元,同比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43.5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5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1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0.2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增长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年来,我们务实前行,克难攻坚,经受了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抗住了多重挑战叠加的现实考验,以争先之志拼经济、以创新之策破难题、以务实之举惠民生,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暖民心的实事,“两区”目标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活力越来越强、劲头越来越足。
——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稳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项目建设积能成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两重”“两新”[1]重点领域,梯次实施“四个一批”[2]项目建设,推进沈阳利星行广场二期等总投资642.5亿元的200个项目实现开复工,推动总投资83.3亿元的60个项目竣工达产,实现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82个,总投资达256亿元。华润北站北商业综合体项目成功盘活,着力打造串联北站交通枢纽的国际化商业场景。中铁相府等续建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新基建项目即将开园运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及海外招商,开展招商活动106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0个,计划总投资额486亿元。抖音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启动,泡泡玛特东北区域总部项目正式落户**,中韩国际经贸产业园正式开园,吸引韩国IBK企业银行沈阳分行等一大批韩国重点企业成功入驻。预计全年,实际到位内资完成151.3亿元,同比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689万美元,形成“山海关不住,投资到**”的广泛共识。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坚持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释放内需潜力。持续开展“**有礼”[3]系列活动,全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举措,以“真金白银”补贴促进消费,举办嗨购节、购车有礼等多场消费补贴活动,拉动直接消费超3.2亿元。持续激发以“烟火气”为主导的城市夜经济活力,打造叁三里、18号口袋公园等夜经济街区,举办“醉美**、嗨啤一夏”啤酒节活动,借力焕新“美时渡”“烟火里”“老北行夜市”等夜消费场景,城市夜经济实现繁荣发展。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兴产业,创新发展提速升级
科技强区融链发展。优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链条,搭建**区创新驱动平台,各级各类双创载体数量达到70家,总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0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航盛科技等3家企业的质量典型经验被认定为2024辽宁省质量标杆。中科宝鹿进入“创客中国”全国五百强企业名单。沈阳腾鹰科技数字产业大厦、沈阳科技创新中心(新址)、**区数字教育培训基地相继开园运营,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大厦提质转型项目、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新基建项目入选中国数字经济先锋案例,区域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
新兴产业聚势推进。紧抓沈阳入选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推动北斗应用领域在我区加速发展。航天星谷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吸引星垣-商业航天宇航产品国际贸易专区等航空产业延链项目入驻**。聚焦低空经济[4]产业,依托沈飞、601所等重点企业,与北斗伏羲合作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搭建产业发展的关键“底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加速推进。
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围绕沈阳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有利契机,推进“一中心、四基地”[5]建设,推动辽沈首个数据标注产业园落地。依托金蝶苍穹数字经济、信创产业创新中心等5个重点园区,吸引中软国际等629家企业入驻,全区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数量突破6300家。全面建设数字政府,丰富数字社会应用场景,发布44项数字应用场景清单,覆盖10个应用领域,数字化转型成效凸显。
文旅产业提质赋能。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打造2024如意**碧塘春灯会活动,圆满举办第二届**半程马拉松、向上双电音乐派对、全国篮球U15比赛等活动,**文旅品牌效应持续做强。推进舍利塔文化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总投资15亿元的11个在建文旅项目,推选辽宁爱德文化出版等9家园区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积极对接中交产业和曲江文化产业孵化园,打造“文商旅+资本”的新型产融双擎平台。
——一年来,我们厚积薄发促开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发挥省、市政务服务“揭榜挂帅”创新试点五级政务“一体办”体系平台作用,织密覆盖135个社区的政务服务网络,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动2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梳理“免申即享”[6]及“直达快享”[7]9项政策措施,优化调整347项行政职权事项。建立跨部门协调+协同联办处置机制,在全市率先打造“小娜帮办团”服务品牌团队,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22件。组织开展“亲清会客厅”活动29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78个。推进“一网通办”,处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事项2602项。“四上”企业[8]数量达到700户。
要素保障齐整完备。举办第二届“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组织政银企对接30场,推动辽宁国调战新产业基金落地。成功申请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资金支持2.1亿元,累计储备争取上级资金项目74个。加大土地供给力度,推动雅馨苑北-1地块、北陵农场一期等5宗土地挂牌成交,总出让面积达13.41万平方米,要素保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企改革稳步有进。深化国企质效提升行动,全力做好降本增效、重组整合。完成对区属49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尽职调查和分类处置,实现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围绕“三步走”战略方针[9],持续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全面提升市场化水平。完成诚信发展集团搭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万元,努力达到AA级以上主体信用评级,国有资产优质运营的态势逐步凸显。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抓首府,发展空间持续释放
扎实做好首府经开区项目招引。着力推进首府经开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引领区,持续深化“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在85家省级开发区考核排名中跃升至第17位。构建首府核心片区“一轴、一带、三节点”[10]的发展格局,完善首府招商网络,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举办“首府核心片区投资促进推介会”,签约总额512.7亿元。深度参与“沈阳AI科技智核高峰论坛”“百度云智大会”等行业高端论坛活动,联动领军企业及行业专家等合作伙伴,不断扩大跨区招商“朋友圈”。预计各类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
高效推动首府经开区产业发展。坚持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底座,海天数智、翼方健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签约落地。建强能源环保产业支柱,以中化环境、辽宁省环保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沈阳新能环保产业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中科钧喆等环保产业科技企业落地,打造完整的能源环保产业集群。打造中医药产业“国字号”品牌,围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逐步推动地区中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持续做优首府经开区开放合作。着力推动以央地合作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引育龙头企业,构建央地合作跨越发展新格局。吸引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一批央企子公司落户**。着力推进中化、中铁等在谈央地合作项目,全力推进鞍钢三峡项目等7个央地合作项目建设,谋划推动总投资487.1亿元的18个央地合作项目,谋划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质效持续增强。
——一年来,我们纲举目张提品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着力打造宜居城区。扎实推动总投资17.9亿元的78个城建计划实施,加速推进北陵大街等12个重要点位的绿化养护和绿植摆放工作,不断提升**生态品质。完成黄河大街示范路、梅江街南段街路更新工程以及15条背街小巷主体工程建设,做好34条主要街路大中修、排水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成35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0302户。稳妥有序推进“保交楼”工作,百姓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倾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畅通改造款项获得渠道,做好回迁房安置建设,完成文官村923户居民腾退工作,地区建设实现提速发展。
着力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排水管网等“四根管”[11]项目建设,高效实施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汾河街等5条街路的老旧管网修复工程,清扫疏通排水管线1150公里。精准实施绿化工程,新建8处口袋公园,完成28处口袋公园品质提升,百姓娱乐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在24个重要节点创意性实施亮化工程,彰显**人文情怀。认真践行“用脚步丈量城市”理念,持续开展街路“十乱”[12]专项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市排名第一,市容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着力促进绿色发展。全面打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切实提升市民对园林绿化的满意度,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大气污染攻坚特别管控行动,优良天数实现266天,优良率达到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