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一、2021年主要工作
(一)抓实dangshi教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深入开展dangshi学习教育。印发《关于开展dangshi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购买辅导读本,完成“四个专题”学习研讨,开展3次专题讲座报告。
………………………………
2.着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
(二)夯实基层基础,数据质量优化提升
1.拓宽思路,深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统计工作先进经验,等高对接江浙沪,全面融入长三角,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今年,组织局领导班子、县区局负责人前往江苏省***市、***省***市及合肥、***、***等地考察学习,详细了解各地在推进基层基础、规范统计台账、加强监督检查、提升数据质量方面的工作做法和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统计工作努力方向,厘清了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思路。
………………………………………………………………
4.加强核查,强化质量管控。突出各项数据比对,把好“查询关”。在每月统计数据开网上报期间,坚持每日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数据查询、核查力度,果断处置数据异常波动。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的准确性,筛选疑似问题数据企业,常态化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现场核查数据。突出常态化监测,把好“入库关”。全面摸排,靠前服务,建立“拟入库”企业信息台账,筛选出达到入库标准的企业,做好培育工作,督促达规企业及时纳入一套表名录库。要求投资项目入库照片采用“元道经纬相机”APP拍摄,自动定位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坚决防止项目入库“以旧报新”“移花接木”。突出实际情况核查,把好“质量关”。开展建设领域月度数据质量抽查,抽取各县区一至两个乡镇、街道,对全部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建筑业企业(季报)进行数据核查。
(三)强化服务水平,分析研判精准高效
………………………………………………………………
(五)围绕中心大局,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1.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始终抓牢疫情防控不放松,落实防控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到疫情严重的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参与核酸检测、采购送达居民生活物资、体温检测、人员出入登记等工作,我局抗疫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认可,人民日报客户端、省局网站、市直工委微信公众号纷纷报道。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选派3名干部驻村帮扶。定期开展走访,“一对一”联系帮扶17户脱贫户,落实帮扶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筹集5万元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科学谋划,制订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组建党建联盟,着力实施“八项行动”。开展慰问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退役军人及生活困难群众。
3.深化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开展创城知识宣传、问卷调查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开展“关爱大病儿童 助力文明实践”主题公益活动等。开展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倡导骑乘摩托车、电动车主动上牌照、戴头盔、拆除遮阳篷伞及挡风板,杜绝酒驾醉驾毒驾和无证驾驶。
2021年,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市统计局荣获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市脱贫攻坚社会(定点)扶贫工作百佳单位、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先进单位、市直双拥先进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节能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先进单位、“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优秀等次单位、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局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
1.基层统计力量不足。乡镇首席统计员变动频繁,很多任期不满2年就调整,人员变动也没有及时在县区统计部门备案,人员业务素质总体不高,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乡镇统计人员欠缺。全市乡镇平均专兼职统计人数为2.04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8人。截至目前,全市乡镇(街道、省级开发区)首席统计员145名,从事统计工作不足2年的72人,占49.7%,兼职其他工作126人,占87%,人均负责10.9家联网直报企业。
2.数据挖掘深度不够。日常统计工作满足于常规数据的纵向、横向对比,就数论数,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开展趋势性前景分析、行业竞争性分析;对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针对性分析不足,没有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主要原因是统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的方法不足。统计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市统计局有统计学、经济学专业背景的科班干部少。统计课题研究机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统计课题的立项依据、经费来源和任务分工,没有形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
………………………………………………………………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1.探索政府购买统计服务机制,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积极探索在部分县区企业中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调查统计数据,补足基层力量,缓解统计数据生产的供需矛盾,夯实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统计体系新格局。
2.打造一批高质量拳头产品,提升统计服务质量。………………………………………………………………
………………………………………………………………
3.加强统计执法力量建设,优化统计法治环境。………………………………………………………………
………………………………………………………………
5.开展规范化检查验收,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对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以目标管理考核为抓手,根据“一专业一档案”要求,加强企业入库辅导,指导建立健全统计台账,提高源头数据真实性,逐步完成县区、部门和“四上”企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化滚动检查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