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XX市“质量强市”“科技兴市”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质量强省大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地区“质量强X”“科技兴X”工作大会精神,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科学分析形势任务,全面安排部署2025年“质量强市”和“科技兴市”重点任务。
刚才,XX同志通报了XX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总体情况,并就《XX市贯彻落实<XX省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分工方案》作了说明,XX同志解读了《2025年XX市科技兴市工作要点》,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质量和科技工作进行详细阐述,各项工作措施具体、目标明确,我都赞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企业代表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
下面,我就做好“质量强市”“科技兴市”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勇担发展使命,始终把质量强市和科技兴市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作为繁荣国内外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同时也指出:“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是他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和要求,从质量和科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强调了把质量强国和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我们推进“质量强市”“科技兴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专门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质量强区大会,先后出台了《XX实施方案》《XX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动质量建设和科创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12月4日,地区召开“质量强阿”“科技兴阿”工作大会,对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大力推进质量强阿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积极培育新赛道,培育优质生产力,以质量和科技创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发突出。各部门(单位)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质量强市和科技兴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省委、地区有关会议精神上来,增强推动质量强市和科技兴市建设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高标准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市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和科技支撑。
二、坚持质量第一,精准发力,推动质量强市工作有效落实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围绕“XX产业集群”建设,深挖资源潜力,厚植发展优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一是质量基础建设还需完善。质量检测项目不全面,检测人员能力不高,很多产品不能在本地检测,没有认证认可机构,还不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服务。二是产品、服务质量监管还需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滞后,消费者对产品、服务质量还不够满意,消费投诉呈上升趋势。三是品牌带动增效不明显。有关单位抓质量提升还未形成合力,导致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好产品却没能卖出好价钱。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精准研判,本级不能解决的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坚持靶向发力,压实工作责任加以解决,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量质并举,扩大产品质量供给。一是增强农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要围绕“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的发展思路,健全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畜禽产品综合供给能力。要净化食品市场环境,持续开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排查防控、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守护、餐饮质量安全提升等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要保障药品供给安全,强化对特殊药品、集采品种、疫苗等高风险产品监管,突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药品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假药劣药等行为。二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要聚焦高质量建设“XX产业集群”,围绕纺织服装、能源化工、建材冶金、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研究确定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推进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三是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要围绕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选树一批服务业质量标杆单位,持续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体系,着力增加有效供给。要加强电子商务培训,深入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数商兴农”,推进优势产业和产品电商化改造,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强化电商销售平台和直播带货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要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优质供给,优化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托幼等便民服务设施布局,做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分析,推动服务业向品质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