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铸牢政治监督“压舱石”,护航重大决策部署落地
1.构建嵌入式监督体系。
建立“清单+台账+考评”监督机制,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制定《政治监督任务分解表》,细化监督要点23项,开展专项督查4轮次,推动党委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达标率100%。
创新“政治体检”模式,对领导班子成员履职情况开展“画像式”评估,形成《政治生态分析报告》2份,提出优化建议8条,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
2.强化改革攻坚监督
聚焦气田轻烃运输、甲醇生产安全等5个重点领域,建立“纪检+业务+技术”联合监督组,开展全流程穿透式检查6次,发现制度漏洞3处,推动修订《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4项。
(二)织密日常监督“防护网”,提升风险防控质效
1.创新“大数据+穿透式”监督
搭建物资采购、招投标等4个领域监督数据池,运用区块链存证技术追溯异常交易12笔,提前预警围标串标风险3起,挽回经济损失XX万元。
推行“码上监督”平台,覆盖基层班组32个,收集员工意见建议156条,推动解决食堂餐标不透明等民生问题9项。
2.深化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开展“四风”问题“清淤行动”,紧盯春节、清明等节点,暗访公务用车18台次,核查发票报销432张,查处违规发放福利问题1起,约谈责任人3名。
建立“作风效能红黑榜”,对3个部门办事效率滞后问题挂牌督办,推动审批时限压缩4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
(三)保持执纪问责“高压线”,强化震慑效应
1.实施“一案三查”机制
受理问题线索9件,立案审查3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7人次(第一种形态占比67%),挽回经济损失XX万元。